社工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工资讯 > 正文

社会工作宣传进入形象统一、标识鲜明时代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3-09

近日,由中国社会报社、《中国社会工作》杂志联合出品的全国首张“国际社工日宣传张贴画”面世。为什么要设计制作这样一款宣传品,它对国家社工日主题宣传将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中国社会报社和《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对社会工作宣传有怎样的思路和规划呢?主页君专访了中国社会报社社长、总编辑周蔚华。

主页君在国际社工日到来之际,中国社会报社出品了全国首张“国际社工日宣传张贴画”,为什么要推出这款张贴画?

周蔚华

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以来,社会工作发展迅猛,为城乡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精准服务。但从社会整个层面来看,依然存在着知晓度和认知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形成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中国社会报社作为社会工作宣传的重要媒体,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推动社会工作宣传的扩大和普及,比如创办了《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中国社会报》每周开设社工专版,同时,通过中社网、中国社会工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社会工作宣传报道。

近两年社会工作获得很多突破性进展,比如社会工作被写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最近刚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反家庭暴力法》等也将社会工作列入其中,我们针对这些重要的事件集中、广泛地进行宣传,为社会工作发展鼓与呼。

2014年开始,民政部以国际社工日为契机启动全国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全国上下联动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传播社工理念、普及社工知识、展示社工成果,让社会公众更多了解社工、支持社工。在这期间,《中国社会报》和《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开辟专栏,报道全国各地开展活动的动态,总结、分享优秀经验。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读图时代的来临,现在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宣传形式,力求用形象化的方式生动地再现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让社会工作深入民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遗憾,就是在各地的广场街头宣传活动中,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宣传画、发放宣传品时,缺乏一款能够精准体现国际社工日宣传主题、样式统一、简洁易懂的宣传品。

社会工作者对宣传的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社会工作行业提供他们需要的精神产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经过多方调研,听取各方意见,我们特别为今年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设计制作了“国际社工日宣传张贴画”。这款张贴画受到了全国社工的热捧,在我们发布消息后极短的时间内,各地相关单位和机构积极认购,踊跃程度超乎我们的预想。

主页君这张全国统一的“国际社工日宣传张贴画”对2016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周蔚华

由于之前没有统一的宣传品,各地各单位只能自行制作,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设计这款张贴画前,我们充分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对怎么体现社会工作在扶贫济困中的作用?在社会工作认知度还比较低的当下,怎么把社工的角色和作用展示给社会公众,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接纳社会工作?怎样把社会工作扩散传播到更多、更广阔的领域?社会工作进单位、进家庭、进社区,怎么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视线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张贴画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既体现今年社工日宣传活动主题“发展社会工作 助力扶贫济困”,又能够将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者能做什么直观地体现出来,让公众以读图的简单方式加深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主页君中国社会报社和《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在社会工作宣传方面还会有哪些规划和安排?

周蔚华

我们将继续发挥纸质媒体的优势,紧密关注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向,为读者提供国家和地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大政方针,让读者及时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探索和经验进行总结,促进社会工作发展步伐;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展示,提升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为社会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引;对社会工作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将基层声音传递到决策层,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加强新媒体建设,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此外,我们也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研发类似于“国际社工日宣传张贴画”这样的宣传产品,让宣传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高效地实现宣传的效果。

我们对社会工作发展还肩负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也致力于推动社会工作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比这次我们也启动了一项公益行动,将张贴画的版权无偿提供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和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将张贴画翻译成维吾尔语和藏语,用于在民族地区进行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这样既实现了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形象统一、标识鲜明和集中展示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工作在当地的知晓度、认知度,推动和促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