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务社会服务实践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公立医院、医疗机构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单位的100余人参加会议。
推动、引领医务社会工作开展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医务社会服务实践研讨会隆重召开
图为会议现场
为大力倡导、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同时丰富、创新医务社会工作内容,在基层医院创建“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探索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并总结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改革、进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8月29日召开会长办公会,批准在原医务社工联盟基础上设立“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并于2016年11月19日、20日在北京正式召开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医务社会服务实践研讨会”。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京在会上致辞
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公立医院、医疗机构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单位的100余人参加会议。
图为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
图为卫计委法制司副司长陈宁姗
会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总干事解栩楠主持。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卫计委法制司副司长陈宁姗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京宣读了成立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批复以及总干事的任命决定。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于宗河、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良玉同志针对医务社工专委会的具体工作,以及医院如何建设、发展医务社会工作部、如何借助医务社会工作推动医院公益品牌建设等等给各位参会代表提出了要求。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河南省胸科医院、北京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以及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代表在会议上热情交流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实践经验。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京为于宗河颁发聘书
会议还宣读了委员会的理事名单,选举通过了常务理事名单、副主任、主任、专家委员会名单,一致通过了委员会管理办法,并聘任于宗河、杨建昌为委员会名誉主任。
图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良玉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与医师和护士不同,他们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
医务社会工作的存在改变了之前医院单纯的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顾。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卫生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是否设立医院社会服务部或社会工作部等机构,已成为衡量、检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与现代化程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医生、药剂师、护士、技辅人员四类组成,社会工作者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尚未正式成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难以进入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社会和行业认可, 在我国也是取消后又兴起, 说明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在我国要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第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服务的改变需要医务社会工作。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从社会、心理、生理三个方面关注人类的健康, 关注疾病的转归, 由此人们也提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服务理 念, 这些都是传统的医学专业人员难以完成的。医务社会工作恰恰是从社会心理等方面为病人提供服务,协助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家庭、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适,帮助患者解决困境恢复健康。因此, 在现代医疗中, 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是医院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需要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是一个社会问题,疾病只有进入社会系统,才能全面加以预防、治疗和根除。在实践中,人类渐渐懂得,健康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 问题,疾病不仅是一个医学诊疗问题,也是一个与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相关的问题。只有建立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制度,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医学保健的方方面面去防治疾病,才能真正保护人类的健康。医务社会工作则是在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构建多层次医疗社会问题的处理机制,是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现代医患关系发展趋势呼唤医务社会工作。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疾病谱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对医学生和医生的人文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法制观念增强的情况下,由于文化、职业、年龄和地域等的差别,医患之间的误解常常发生并演化发展成医患纠纷。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与制度化冲突基本表现形式是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患之间相互不信任加深,医患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出现利益冲突,病人投诉案件逐年增多。投诉内容不仅包括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的不满,更多涉及医疗费用、人格尊严等病人权利方面的诉求。打砸医院,侮辱、伤害、杀害医务人员和医疗纠纷演化为上访等恶性案件屡见不鲜,医患关系的总体形势是异常严峻的。为消除误解和化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必须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第四,社区( 公共) 医疗卫生建设要求有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医疗卫生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能否达到小康社会型社区的一个重要表征。就公共卫生的立场来看,要达成公共卫生的目标,不仅要求医护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掌握社会学或社会工作的知识,了解病因学的社会过程和疾病流行关系,实施有效的措施, 来应付人类与日俱增的疾病危机;还要求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应用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发生,跟踪慢性病发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将依托中国社工联合会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号召力,高举医务社工旗帜,整合专业资源,倡导、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相关政策出台,致力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环境建设;提高全社会对医务社会工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丰富、创新医务社会工作工作内容,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改革、进步,满足百姓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